9-20 436 views
前些天写了懒猫在100公里挑战赛的故事,很多跑友说受到了感动和激励。但是,一个医生跑者,在私下的圈子里对我说,“文笔和故事俱佳,100公里,是健康的吗?无意争论和打扰您的愉快,只是小善意的说法,都不算建议。文字的鸡血,比赛道上还有力。谢谢包容。”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复的问题,因为无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都会面临截然不同的肯定或否定,但我的确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因此说,“那天,我也在问那些跑超马的人,是否对身体有害,他们说长期训练就没什么妨害。当然作为医生,一定不会这样认为,结论是否有待观察?毕竟超级马拉松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的体育项目”。
最近,一些医学专家指出,包括膝盖在内的软骨的损耗,是衰老的一种表现,没有证据证明跑步可以加速软骨的损耗。事实上,不止一项研究发现,当患有关节炎症时,如果开始温和地跑步,他们的软骨的健康会得到改善。但是,同样人数的一组人,他们并不跑步,他们的软骨没有任何改善。有这样一个实验,人们追踪了跑者和非跑者18年的时间,发现百分之20的跑者患有关节炎,但是非跑者的患病率高达百分之32,另外,与散步者相比,跑者大概比散步者患有关节炎的概率大概少一半。看来跑步会损害膝盖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些美国的专家说,事实也是如此,因为你除了从那些可能善意但是无知的邻居,或从同事及亲戚那里道听途说外,没有证据证明常规的跑步可以损伤膝盖。我们的膝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它的区域压力润滑的能力,是令现代工程技术望尘莫及的。”
但是,上面说的跑步是“温和地跑步”,这些专家同时也说,如果“跑步会损害膝盖”是真的,那么我们必须使用的是快速收缩的肌肉纤维,而且能够跑得比博尔特还快。也就是说,当我们跑步的强度超过我们的肌肉及软骨的承受能力时,或当我们在马拉松的后程,肌肉疲劳到失去保护能力时,就真的可能会损害膝盖了。
至于长跑运动员的心脏疾病问题,2008年《欧洲心脏学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德国科学家扫描了108名年龄在50至80岁,经验丰富的男性长跑选手的心脏。这些人在研究进行之前的三年中至少完成过5次马拉松跑。从一般的指标看,这些跑步者的心脏出问题的风险不高。但是当研究者研究了扫描结果后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的心脏动脉中有严重的钙化及血小板堆积的症状,有些人的心脏组织中还出现了瘢痕。研究者的结论是:“常规的马拉松跑步看起来并没有为跑步者提供免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保护”,“事实上,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这种程度的运动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有负面影响。”
另一篇是2009年5月的《美国心脏医学》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试图将血液中的负面指标与跑步者心脏的任何实质性结构变化或瘢痕联系起来。研究者测试了跑步者跑马前后的血液,并在跑马一周后对他们的心脏进行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检查。对心脏的检查表明“并不存在任何的基于跑步者血液中肌钙蛋白升高而做出判断的损伤”,研究人员指出,我们坚定地认为血液指标“并没有指示真实的心脏损害,所有的损害都仅仅是暂时的。”
两篇文章结论相反,前者使用的是统计医学结果,后者采用的是实验检测数据,医学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专家给出的建议也是,在比赛及训练中,如果你有潜在的心脏问题,马拉松训练和比赛确实会引发心脏病发作,如果有任何心脏问题的症状,例如感到气短或胸闷,应该立即停止跑步。
我跑步已有10年,前6年每天坚持跑5公里,很好的控制了糖尿病,血压也由原来的140 降到130。2012年开始跑马拉松,2013年跑马次数最多,之后出现过各种运动伤病,每当比赛前后血糖血压都出现不稳定。时间长了,血压也由130升到140以上。因此,我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马拉松不超过3个,坚持定时定量的跑步锻炼,不为越来越多的跑步活动所动。现在,血糖正常,血压可以基本控制在140左右。因此,我认为跑步和马拉松对身体肯定是有益的,但是过于频繁的比赛,或过于追求成绩,强度过大,对身体的损害也是肯定的。
当刚刚接触马拉松的时候,每当比赛之后,大家都要在各个跑步群里报告比赛结果。有的兴高采烈的讲诉如何战胜了自己,取得了好成绩,他们是跟自己在跑,跑步永远是快乐的。有的掩饰不住的炫耀自己跑得多快,或跑得多远,他们是跟别人在跑,这样,慢慢就会免不了的感到沮丧和失去跑步乐趣,因为总会有人跑在你的前面或从后面赶上来。这也反映了跑者做人的心态和处世的方式。其实,这两种心态,每个人都有,只是越跑越觉得是跟自己在跑,越跑越感觉得自己更诚实更坚定了。但是,我绝不否定那些跑百公里超级马拉松的人,而是对他们充满敬意和羡慕。刚刚看到一篇文章,“生命是用来消费的”,他说,“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慢慢认清一个真理,生命这玩意儿,本来就是被消费的,而包括健康在内的一切,也无非是个人所有的消费品。如何消费法,都是个人的自由,不容旁人干涉”。“于是,世间每一个角落都有人高声宣唱那首消费者之歌,那是这个时代的颂歌,也是人类自由的顶点。每个人唱出的歌词都未必相同,但最后一句却都是同样决绝而磅礴的三个大字—我埋单!”
历史上跑得最快的老人惠特洛克在74岁时跑出过2小时58分40秒的成绩,他说“我跑步就是为了要比赛”。86岁的乔伊连续第25次完成了纽约城市马拉松赛,成绩是7小时57分41秒。她在比赛中意外跌倒,通过终点后不到几小时,被发现穿着跑鞋在旅馆的床上停止了呼吸,与生命的终点不期而遇。后来美国一位叫哈丽亚特的91岁老太太,身患癌症,在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中夺得同龄组冠军并打破记录,比赛之后她说,“我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只要明年还活着,我依然要参加比赛”。
那天参加百公里比赛的李小栀,称自己为二货,赛后写了一篇屌得发光的文章,《我们最后得到的,往往不是开始想要的》,她说,“你问我收获了什么?我只想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看到你们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照亮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照亮了我们的人生。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我这辈子可以有这么多的朋友。静谧又绚烂,影影绰绰,奥森那么美,大钉子那么美,你们那么美,我收获了满满的爱和幸福,这无关任何配速距离名次奖金和成绩,无关可笑的自我存在感,只是一些二货,做一些二货的事情,如此而已。我愿你们一直安好,那天奔跑在阳光下的所有人,每个跑者都是值得尊敬的!”
人生应当是一首行进的乐曲,要有冲淡平和,也要有激扬跳跃。我不会忘记跑马拉松的初衷,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也希望享受比赛的高潮,汹涌澎湃,浩荡奔腾。我喜欢一个人的马拉松,孤独的慢跑,永不止歇,但也会视自己的能力,每年参加几次全程比赛,甚至更长距离的比赛。因此,我又想起林语堂的话,“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